推動縣域產業特色化發展
- 時間:2025-04-10
- 來源:云南日報
- 瀏覽:13
殷潔
產業作為縣域發展的基石,產業發展得強不強,關乎縣域發展的后勁足不足
地處“城尾鄉頭”,縣域是城市與鄉村的接合部,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單元,也是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關鍵著力點,更是承載人口流動、民生落地等重要政策施行的重要平臺。
近日,云南省委、省政府發布了《關于推動新時代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》(以下簡稱《意見》),把縣域經濟作為發展壯大“三大經濟”的重要載體,按照因地制宜、產業支撐、城鄉融合、區域協調、強縣富民的思路,以就業為導向、以富民為目的,分類引導縣域發展特色優勢產業,以產業發展帶動縣域經濟整體提升。
縣域經濟的潛力與活力成為聯動全域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,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,落一子而活全盤。其中,產業作為縣域發展的基石,產業發展得強不強,關乎縣域發展的后勁足不足。
當前,縣域經濟面臨著產業同質化嚴重、創新動力不足、產業鏈條短的現實困境。《意見》從產業布局、產業鏈構建、創新驅動、人才積累等多維度提出解決方案,這正是云南縣域經濟發展所迫切需要的,通過推動產業鏈向價值鏈提升,云南可以從特色農業、特色手工業中走出來,向高端制造業、現代服務業邁進。這種轉變不僅能夠提升縣域經濟的附加值,更能增強區域經濟的競爭力。
縣域產業發展需要強化科技賦能。云南的縣域經濟要實現質的飛躍,就必須突破傳統的單一發展模式,引入現代理念和管理方法。從“旅游+”到“生態+”,從“農業+”到“科技+”,云南的縣域經濟正在探索新的發展模式,即通過引入現代科技,讓傳統產業煥發新的生命力。南華縣依托“菌”科技,提升“菌”價值,強化技能人才吸引,成立院士及院士團隊工作室等各類科研站所6個,組建南華野生菌研究院,專攻“菌”基因、“菌”檢測等技術,探索馴化野生菌品種2個,制定出臺“菌保”“菌貸”等系列措施,累計培育人工食用菌產業經營主體135戶,激發野生菌產業內生動力。
縣域產業發展需要聚焦特色優勢。云南的少數民族文化、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國文化大觀園內的瑰寶,從“四素同構”的元陽梯田到文脈相承的大理古城,從被譽為“金碧壯麗甲全滇”的建水文廟到一躍千年的獨龍江畔,如何將這些特色資源轉化為產業優勢,是云南縣域發展的重要課題。比如建水縣共有各級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93項。這里不僅有保存完好的古建筑、深厚的歷史文化,更有極具魅力的非遺歌舞,依托“千年臨安古城”與“千年建水紫陶”兩張靚麗名片,將非遺體驗延伸至旅居產業,豐富旅游業態,建水連續7年上榜“中國縣域旅游競爭力百強縣市”。
可以看出,縣域經濟的出路在于要打破傳統的數量擴張,轉向質量提升,同時要增加縣域產業布局差異性、協調性,實現縣縣各不同、區域強互補,從而凝聚縣域經濟發展的強大合力,標記縣域經濟效益的新增長點,釋放更多云南經濟高質量發展潛力。